本次专访高通高管,深入探讨了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“体验优先”哲学。该版本在技术参数上追求卓越,更注重用户体验,致力于提供更流畅、更智能的体验。高管强调了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的关注,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满足用户需求,实现真正的体验升级。此次专访揭示了高通在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,更注重用户体验的价值观。

  日前,在2025骁龙峰会期间,高通正式发布了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。官方数据它用3nm工艺、CPU性能提升20%、GPU性能提升23%、NPU性能提升高达37%。然而,在智能手机性能竞争已趋白热化的今天,单纯的参数罗列是否还能定义一颗旗舰芯片的真正价值?

超越参数之争,揭秘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体验优先的哲学  第1张
在此处添加图片标题

  发布会后,以及众多媒体与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以及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。访谈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,高通正试图引领行业进行一场认知转向:从追逐冰冷的跑分数字,回归到温暖的真实用户体验。这款新品,正是这一“体验优先”哲学的最佳注脚。

性能的“里子”与“面子”:不争一时之峰值,但求持续之流畅

  媒体提出的第一个尖锐问题便直指核心:近年来,骁龙移动平台的GPU峰值性能首次被竞争对手超越,高通作何感想?

  “我们在移动领域观察到一个趋势:传统的、现有的基准测试,与真实游戏表现和用户体验的相关性正变得越来越低。” Chris Patrick的回答冷静而坦诚。他没有回避问题,而是直接解构了问题本身的前提——是参数至上,还是体验为王?高通的答案是后者。

  他随后的解释揭示了其背后的产品逻辑。今年GPU上引入的Qualcomm Adreno独立高速显存(HPM),正是一项“为体验牺牲跑分”的设计。这项技术虽然可能对某些基准测试分数产生一定影响,却为真实游戏场景带来了数据吞吐量的大幅提升,从而实现“更快场景渲染、更少掉帧和超快响应”。马晓民补充了一个关键洞察:“GPU的峰值性能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几乎用不到。如果去看GPU曲线,可以发现几乎都用在4W的地方。” 因此,高通的选择是将研发精力聚焦于这个绝大多数游戏和AI应用实际运行的“甜蜜区间”,将这里的能效与性能做到极致。

  这种务实哲学同样体现在CPU的设计上。当被问及如何在CPU频率提升不大的情况下实现显著性能跃升时,马晓民揭示了“冰山之下”的努力。他提到,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 的绝对性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,他们更关心的是“能不能持续地发挥性能”。通过提升IPC(每时钟周期指令数)和增加更多CPU频点,新一代平台能够进行更精细的功耗调控,确保在长时间运行游戏或进行视频编辑时,性能可以稳定输出,而不是峰值的“昙花一现”。

 AI的下一战:从“跑通模型”到“用好AI”,异构计算是核心底气

  端侧AI是高通近年来持续押注的重心。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NPU性能提升37%,并支持高达220 Tokens/s的处理速度,参数亮眼。但当业界热议模型参数规模时,高通思考的维度显然更为复杂。

超越参数之争,揭秘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体验优先的哲学  第2张

  马晓民系统地阐述了高通眼中端侧AI成功的五个关键维度:高Tokens/s处理速度、低功耗、高安全性、小内存开销和高准确性。“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设计芯片当中需要考虑的,”他强调。这五个维度共同勾勒出一个真正可用的、愿意被用户使用的端侧AI所应具备的素质,缺一不可。

  面对“端侧AI更多停留在PPT”的质疑,Chris Patrick承认了挑战,但也描绘了清晰的演进路径。他认为,用户需求与技术发展是“你追我赶”的关系,而云端与终端侧并非替代,而是协同。他预判,“今年及未来几年,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AI能力迁移至边缘终端”,而端侧AI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利用“边缘侧拥有云端不具备的数据”,从而提供更具实时性、情境化和个人化的服务。

  那么,高通如何应对从单模型到多模态,从NPU独占到CPU、GPU等多单元AI化的趋势?Chris Patrick给出的答案是异构计算。“我们的策略是不去依赖单一引擎,而是去构建一个平台,并整合多个不同的引擎来发挥作用。” 这意味着,高通的AI引擎会根据不同软件生态和任务特性,智能地将负载分配给CPU、GPU、NPU或低功耗处理器,其核心思路是“主动适应软件开发者的现有工作流程,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们迁移到特定处理器”。这种灵活性,正是其构建开放AI生态的底层底气。

 超越制程与内存:系统级创新铸就长期竞争力

  在行业热衷于讨论台积电N3P与未来2nm工艺之争时,高通的视角则更为宏观。当被问及2nm的预期,Chris Patrick表示:“制程之外还有大量的创新空间……今年我们在制程方面虽然是小幅提升,但在微架构方面有了大幅的改进。” 这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:在摩尔定律逐渐放缓的当下,高通正将更多的创新精力投入到SoC级别的微架构调整、IP协同与整体功耗管理上。

  这种系统级思维同样体现在内存架构上。马晓民在回答关于大模型与内存关系的问题时,阐述了高通的“系统工程”理念。他指出,内存不只有DDR,还包括系统级缓存和HPM这样的高速片上内存。高通的核心理念是:“尽可能减少对外部内存的访问,优先访问高效的片上内存。” 通过优化数据调度、结合量化技术,在支持大模型的同时,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和延迟,这正是其应对AI时代内存挑战的综合性方案。

  此外,在视频创作领域,高通支持高级专业视频编解码器(APV),其路径也延续了其一贯的开放生态策略。Chris Patrick明确表示,与主要在自有生态内运作的友商不同,高通的目标是“赋能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”,通过与DaVinci Resolve等第三方专业软件的合作,为更广泛的创作者群体提供顶级体验。

  写在最后:通过与高通两位高管的深度交流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颗顶级芯片的诞生,更是一家行业领袖在技术路径上的深刻思考。在参数竞赛容易迷失方向的当下,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也更接近本质的道路:它不再仅仅追求在规格表上“碾压”对手,而是致力于在用户手掌方寸之间的真实使用场景中,提供持续稳定、智能高效且体贴入微的卓越体验。

  这场“体验革命”的背后,是自研CPU的持续迭代、是GPU为真实场景的定向优化、是NPU与异构计算的战略布局,更是一整套从工艺、内存到生态建设的系统级创新。这或许正在为未来的旗舰芯片,树立一个全新的评价标准。